铁兵游记|三山·“有福之州”的城中之山

佚名 举报 | 买帖

原创:沈子友


福州,依山临海,是一座山海之城。山中有城,城中有山,其中三山:乌山、于山、屏山,作为城中之山,闽都文化之根,“三山二塔一水”的重要组成部分,构成了这座“有福之州”的重要地理标志,成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。

乌 山

三山之中,我首先看到的是乌山。它就与三坊七巷遙相互应,我在无意中发现了不远处的它,信步走去,如同发现了一个新大陆。


乌山不大,海拔只有86米,面积也只有25公顷,但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却不能小觑。它作为城中三山,与于山、屏山鼎足而立,曾为古代福州的别称,而它又居三山之首。



乌山中,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立于山顶之上的“崇妙保圣坚牢塔”。始建于唐贞元15年(公元799年),唐末毁,重建于五代天福6年(公元941年),塔高7级、34米,形制古朴。塔下有唐贞元时期石碑,都是全省现存最早的古塔、古碑之一。

崇妙保圣坚牢塔,俗称乌塔,与于山的白塔遥遙相望。一乌一白,就是福州著名地标之一的“二塔”。



乌山,自古就是自然、人文胜地,有36奇54景之说。山上古木参天,禄树成荫。漫步其间,曲径通幽,众多的文物古迹宻集分布,有文圣、武圣庙、朱子祠等,还有历代名人石刻200余处……



最使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山上的这座“先薯亭”,它是为纪念中国“红薯之父”陈振龙而建。正是他最早于明代万历年间即传奇般的从菲律宾向国内引种、推广了红薯,使亿万国人免受饥饿之苦。

红薯的故乡在国外,引种的第一站在福建,这种稳产高产的作物对人多地少的福建是何其重要!故乡沂蒙山区,又何尝不是受益者?曾经的故乡人民曾以五谷杂粮为主,经受过那“三年自然灾害”大伤元气后,正是普遍引种了这种被叫做地瓜的红薯,才勉强维持了温饱状态。此刻站在先暑亭前的我,也正是吃着被母亲烙成煎饼的红薯而成长的。

引薯乎遙迢德臻妈祖 救民于饥馑功比神农

一一一先薯亭对联

SH54.zhILI123.COm



看似水壶,实则冰壶。冰心玉壶,壶小乾坤大。由小乌山而见大福州,真是再恰当不过了!


于山白塔,原名定光多宝塔,始建于唐天佑元年(公元904年),重建于明嘉靖二十七(公元1548年),高7级、41米。


于 山


于山,为市内最高峰,居全市最中心,也是市中心最具人文历史内涵的名山。因战国时期的一支古老氏族“于越氏”最早居此而得名。其定光寺中的一座白塔(上图)与乌山上的乌塔遙相互应,构成三山两塔,而成为福州的重要地标之一。



于山,海拔58.6米,形似巨鳖。沿登山步道,可直达峰顶一一龟顶峰。峰顶为一块巨大的岩石,崖壁上有许多历代名人石刻。其中宋代淳化元年(公元990年)题刻,为福州最早的摹崖石刻之一。“状元峰”,因南宋绍兴年间高中状元的闽县人陈诚之曾在此苦读而得名。

状元峰,因是于山的最高峰,应“独占鳌头”之意,福州的学子们都会争先到峰前读书,以期应试时金榜题名。真可别说,福州有科学家的搖篮之称,号称“院士城”,在现有全国两院院士中,福州籍的就有67名,名列全国前茅,是不是与此有关呢?


平远台


由榕树根镶边的天然石镜,不过把其中“平远台”的“平”给镶沒了。


SH54.zhILI123.COm

榕瀑,由榕树根形成的瀑布。


我站在平远台前


平远台,于状元峰北侧,为明代张炜所书,已为旁边的大榕树根所包裹。于山上大榕树甚多,空中遮天蔽日,地上盘根错节。



山中有九日台音乐厅,正在演出传统剧目。



于山,到处散布着嶙峋的怪石,但似乎没有一块能写字的石头沒有被写上字,自宋至近代摩崖题刻就有100多处,漫步山间随处可见。


SH54.zhILI123.COm


于山有24景,名胜古迹众多,亭台楼阁错落有致。有平远台、蓬莱阁、定光寺、揽鳖亭、严复读书处、郁达夫故居、为纪念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戚公祠等,隐藏在松竹花卉之间,造型各异、设计精巧,引人入胜。




屏 山

屏山,位于福州鼓楼区,海拔62米,其状如屏,故名屏山。明代时山上建有镇海楼,为当时福州最高建筑,可惜毁于那个特殊年代。现镇海楼为2006年在原址上重建,规模宏大,有“临江控海”之意。站在楼上远可远眺闽江入海口,近看视福州城区……


SH54.zhILI123.COm


三山标志



三山古诗词


冶 城

宋▪陈轩

城里三山古越都,楼台相望跨蓬壶。

有时细雨微烟照,便是天然水墨图。


福 州

明▪陈辉怀

三山雄视越王城,四序风光别有情。

 榕树万家红日曙,荔林百里彩霞情。

SH54.zhILI123.COm

连樯海错冲潮至,列座尊醪对客倾。

 最爱凤池灯火夕,卧听四壁读书声。


2017.12.9游览


来源:老兵原创之家公众号

编发:铁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