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朝时期的中国护照:国虽弱,但护照上的“27个字”却相当硬气

佚名 举报 | 买帖

sH54.zhIli123.cOM

伴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,出国旅行早已不是新鲜事。而国际旅行的过程中,护照是陪伴每个人最重要的证件。一旦发生遗失,在国外几乎寸步难行。

正因为它极高的重要性,所以有关护照的各种梗也一直层出不穷,在网络中不断翻红。比如著名的美国霸气小护照就曾经迎来不少人感叹与向往。

但实际上,有关美国护照很多霸气宣言的段子基本都是假的,美国驻华大使馆为此还专门进行过辟谣。

不过有一个国家的护照上确实曾写过非常硬气的话,单凭“27个字”就尽显大国风范。

然而它并不是现存的任何一个发达国家,而是早已经消失在历史云烟中的大清。

或许很多人会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,毕竟印象中的晚清是积贫积弱、腐败无能的,它的护照上有霸气宣言真的有意义吗?

这还真不是段子,历史上确有其事。

护照在清朝的前身

其实不仅仅是所谓的霸气宣言,不少人对晚清有护照这件事都是第一次听说,因为后者在很长时间都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。

锁国后没有对外出行的需求,又怎么可能会有护照呢?

其实这是大家的误解,很多人总是下意识把护照想成现代事物,其实它的雏形早就已经出现了。

在春秋战国时期,就已经有人把竹简、布帛、木板等做成的“封传”、“契”、“照碟”等类似签证的东西,佩戴它们就可以很方便的出入边境。

而且这种古代的护照雏形其实每个人都很熟悉,甚至童年的时候还常常见到,只是一时之间没对应上。

比如《西游记》里唐僧使用的通关文牒其实就是高端版护照。

而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护照就诞生在清朝,它的出现时间是1689年。

这一年,清朝和沙俄决定在尼布楚开启和谈,后者当时还位于沙俄境内,因此清政府这边产生了大量的出境需求。

为了让参与和谈的官员顺利出入中俄边界和处理相关事务,朝廷为他们出具了一道信函作为凭证,这就是所谓的信函式集体护照。

在接下来的150年里,清朝官员出境使用的都是这种护照。

不过这种护照的使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,只有官员可以在相关机构办理,平民是无法申请的。

原因大家其实很熟悉,清朝在道光之前都是闭关锁国的,平民不能合法出境,自然不需要护照。

其实明清两朝都实行过海禁,但是明朝对东南领域的控制力较弱,因此后者的走私十分猖獗,实际上并没有达到闭关锁国的效果。

因为康熙和乾隆都曾经多次下江南巡幸,所以清朝对东南沿海的控制力度远高于明朝。

故而它的封禁政策真的让中国和世界隔绝,彻底错过了大航海和工业革命的红利。

道光年间,清朝的闭关政策被迫停止。鸦片战争的炮火撬开了中国的大门,大清真正的个人护照也就此诞生。

护照上“霸气”的27个字

19世纪30年代,西方各个列强陆续完成了工业革命,对全世界殖民地的瓜分也临近尾声,只剩下了亚洲东部的几个国家。

其中最令他们垂涎三尺的就是神秘富足、地大物博的清王朝。

此时欧洲最强的国家已经是英国,他们设计了好几种商业殖民大清的方案,但是无一例外都失败了。

恼羞成怒的英国只能选择简单直接的暴力手段,通过坚船利炮来打开清朝的国门。

在两次鸦片战争都被暴打后,清政府意识到无论是在海上还是陆地都无法对抗英国军队,只能选择割地屈服。

期间的20年里,清政府和列强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,让出了领事裁判权、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,闭关锁国的政策也被迫停止。

《北京条约》签订后,清政府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已经非常多,在英国的引荐下加入了世界潮流。

在这个形势下,平民出入边境的需求也迅速增加,相应证件的出炉已经是必然。

因此清政府放开了限制,开始允许民众申请个人护照。

此时照相技术还没有普及,所以政府发布的护照会包含大量的文字,用来记录出国人员的身份,样貌,年龄等信息。

sH54.zhIli123.cOM

如果对清朝护照的实物感兴趣的话,很多大型博物馆都能满足需求,它们都收藏了类似的文物。

其中最早的一份是1882年美国华侨黄花饶护照,收藏于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。

护照在大规模开始使用后,各国都会在其中加入相应的提示性文字。

比如英国的护照上就写着:“英国女王陛下的国务大臣以女王陛下之名,请求各国有关机关给予护照持有人自由通行、不受阻碍的权利,并在必要时给予持有人援助与保护。”

而大清的护照也沿袭了这一国际惯例,在其中加入了一句话:“持护照过境时,请立即检查放行,按照约定给予保护,不要为难阻滞。”听上去确实掷地有声,颇为霸气。

虽然只有短短的27个字,但是也体现了清政府对出国人员的支持。此时的清政府虽然已经开始走下坡路,不过基本的国家威严尚存,护照上的用语自然也是刚正有力。

虽然清朝民众出入境经常遇到各种阻碍,但是护照上的坚定文字还是能给他们提供一丝慰藉和感动。

“霸气”护照难掩尴尬事实

清政府在护照上留下了27个字的霸气发言,但它实际的效用却非常有限,甚至可以说毫无意义。

在任何时代,“弱国无外交”都是不会明说的潜规则。对西方列强来说,清政府提供的护照在他们眼里分文不值。

因此尽管后者护照上说的硬气无比,实际使用的时候还是会屡受刁难。

sH54.zhIli123.cOM

根据当时的记载,很多中国商人在入境欧美的时候,都会被对方的海关人员各种刁难,花费几倍、十几倍的检查时间更是家常便饭。

面对列强的种种蛮横之举,腐朽的清政府不发一言,没有提出任何反对措施。如此看来,所谓的硬气发言也不过只是一句空话。

而且当时很多西方国家都拒绝中国人入境,他们的理由是清政府提供的护照没有照片,单靠文字的描述是难把人对应起来。

为此,清政府在几年后对护照进行了更新迭代,首先文字的信息大幅减少,因为照相技术已经开始普及。其次,它还加入了很多先进的技术,比如防伪标记等等。

但这样的做法只是掩耳盗铃,对于中国公民为何被刁难,其实所有人都心知肚明。

因此新护照推广使用后,改善效果非常有限,华人出入境被欺辱的情况依然屡见不鲜。

当一个国家积贫积弱的时候,它的国民很难在国际上拥有尊严,遇到了刁难,甚至连申诉的机会都没有,更别说解决问题了。

想要改变这种情况,单纯靠“硬气文字”或者护照升级这种表面功夫是没用的。只有提升国家实力,才是唯一解法。

可惜这一点,腐朽不堪的晚清政府根本做不到。

真理只在射程之内

花里胡哨在任何时候都是中看不中用的,国家实力才是护照的最佳背书,这一点从现在的护照和晚清对比就能看出来。

sH54.zhIli123.cOM

虽然如今使用的护照上没有什么霸气的宣言或硬气的文字,但它的含金量却是实打实的。

中国人民不仅能在境外获得公平的待遇,还能在危机来临时,依靠护照脱离险境,回到祖国的怀抱。

sH54.zhIli123.cOM

比如2016年的时候,新西兰南岛发生了大地震,很多外国游客被困在了震中的海滨小镇,其中就包括了125名中国游客。

当时的情况非常危急,不时袭来的余震威胁着游客的生命安全。

就在所有人都一筹莫展的时候,来自中国大使馆的救援直升机却迅速“神兵天降”。

每个手持中国护照的公民都可以直接乘坐其离开危险区域,而其他国家的游客只能在羡慕之余继续向本国求救。

最难能可贵的是,这一切都发生在地震结束的几小时后,其他国家的领事馆很多还停留在救援行动的筹备阶段,中国领事馆就已经完成了制定方案、租用飞机和开往现场的全部流程。

而且后续的一系列方案也规划地妥妥当当。

甚至很多中国游客已经乘飞机返回国内了,不少其他国家的游客还在苦苦等待救援,在灾难现场忍饥挨饿。

或许这就是如今中国护照的含金量,而它的法律效力和国际影响力也早已今非昔比。它不需要通过所谓的硬气宣言来进行妆点,一次次快速高效的救援行动就足以验证。

结语

晚晴护照的27字硬气宣言颇有堂皇磊落的大国气度,只是如此气度却没有相应的国力支持,最终也沦为纸面文章。

当华侨华民在异邦被欺辱时,护照上的硬气宣言终究一无是处。

国家其实和个人一样,尊严都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。面子可以粉饰,但是里子必须自己争取。如今的中国护照虽然没有了这27个字,但却多了足够坚实的依靠。

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身后,如今都矗立着足够强大的祖国,无论身处何方,都会有它遮风挡雨。